山寨酒假酒层出不穷 葡萄酒行业打假仍是“攻坚战”

时间:2019-10-14 18:34:12来源:中国饮料品牌网 作者:佚名点击:

“大品牌”催生了系列山寨酒,假酒的市场乱象,目前维护品牌形象仍是一场“攻坚战”,业内人士表示需要建立源头审核机制,更需要行业从业者团结自律。

近日,澳大利亚太平洋酒业发来一则声明,声明称:“近期在中国市场发现产品标签元素明显盗用某大牌,并冒用澳大利亚太平洋酒业生产信息的产品。

 

山寨酒假酒层出不穷 葡萄酒行业打假仍是“攻坚战”

 

放大图片,天雷滚滚。

 

奔富尼澳 Bin929红葡萄酒

 

1. 图例的奔富尼澳 Bin929红葡萄酒并产澳利亚太平洋酒业,却在背标上冒⽤太平洋酒业之名为产商,条码也并使了 GS1 机构分配给太平洋酒业的条码。

 

奔富缤致系列

 

2. 图例的奔富缤致系列冒 GS1 机构分配给澳大利亚太平洋酒业的条形码,酒标却未经过太平洋酒业的授权,且英背标上标注为 Pacific Wine, Pacific Vintners。

 

奔富壹号西拉

 

3. 图例三奔富壹号西拉红冒了 GS1 机构分配给澳大利亚太平洋酒业的条形码,酒标却未经过太平洋酒业的授权。

“大品牌”催生的市场乱象

随着中国葡萄酒尤其是进口酒市场的快速发展,同时大众消费群体更是不断崛起,葡萄酒已经成为主动需求型商品,由此也带来了一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凸显的问题:傍名牌、擦边球产品也“活跃”在市场上。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说:“前两年法国酒是被最多抄袭和模仿的对象,尤其是开口必谈五大名庄的时候。大家一定还记得被傍名牌最多的是哪个品牌吗?对,没错,就是拉菲。现在,傍名牌、伪造产地、虚标高价,已成为仿冒知名品牌葡萄酒的三大套路:标榜为‘拉菲’、‘奔富’的名庄酒可能产自无名小庄;一些标注‘原瓶进口’的葡萄酒实际上却是国内生产;‘扫一扫’动辄上千元的高档葡萄酒,实际售价仅几十元……但近两年大家都学聪明了,太大牌的产品‘不好操作’,于是乎,一些别有用心的商家把矛头转向了澳大利亚等新世界国家的葡萄酒。”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澳洲酒近两年迎来了快速发展期: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为止的12个月内,澳大利亚葡萄酒对中国大陆出口额的增长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出口额增长了64%,达到了9.32亿澳元,出口量增长了57%,达到1.71亿升,均价为5.44澳元每升。

事实上,除了消费需求带来的增长,澳洲一些新世界国家对品牌打造以及监管环境的相对宽松也给了一些产品打“擦边球”的机会。“树大易招风,人红是非多”,在调查过程中,一些澳洲的生产厂商对记者说:“现在确实有很多中国的生产厂家冒用国外厂家的公司名和条形码生产或销售葡萄酒,还有一些利用一些大品牌产品的市场影响力,打擦边球,比如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奔富、黄尾袋鼠等。”

维护品牌形象仍是一场“攻坚战”

近年来,关于假冒名牌、打擦边球等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在7月19日,生产名为“Dalefold Wine”的、由中国公司持有的澳大利亚葡萄酒企业因生产其外观极其类似Penfolds的葡萄酒,被澳洲葡萄酒管理局吊销出口葡萄酒类产品的执照。成为澳管局推出全新葡萄酒出口管理规定后,第一起被公之于众、因生产“擦边球”葡萄酒而吊销出口执照的案例……

在采访过程中,一些葡萄酒老板对记者说:“公然仿用知名企业商标的情况很普遍,主要还是由于消费者不懂,不了解,却对这些产品趋之若鹜造成的。”还提供了一张图片,背标显示为“佰富82加本纳西拉干红葡萄酒”,英文名称与penfolds近似,生产商疑似为某知名上市企业。

这些乱象直接导致消费者在购买葡萄酒的过程中,提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酒是真是假?”

对此,一位广东的酒商对记者说:“广东作为较早起步的市场之一,这些年经历了很多这些乱象,说实话一言难尽。葡萄酒不是个赚快钱的行业,大多数酒商还是依靠认真运营、推广去做市场,艰难又需要坚持,如果大家都想着依靠这种手段去窃取成绩,不仅品牌的建设之路更加难走,整个行业会更加举步维艰。”

建立源头审核机制,更需要行业从业者团结自律

一边是强大的市场需求,一边是层出不穷的傍名牌、擦边球产品,这种乱象到底应该如何遏制?在采访中,澳大利亚太平洋酒业CEO杨冠鹏先生对记者说:“据了解,澳洲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各大品牌商不断加大对品牌的维护力度,包括之前发布的2018年澳洲葡萄酒条例也在今年4月1日开始生效。新条例规定,从澳洲出口的葡萄酒或葡萄产品将必须满足以下要求:一是所有出口的产品需遵守澳大利亚的葡萄酒生产与标签相关条例;二是需持有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签发的出口许可证;三是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将对企业出口时的装船以及船上的货物进行监管。这使很多之前可以出口的擦边球,变得无法出口。但要满足大量的市场需求,部分商家把目标放在了国内罐装或者贴标上面。”

记者曾于上周在深圳对富邑葡萄酒集团亚洲董事总经理Peter Dixon(狄胜)先生进行采访时谈到了这一问题,狄胜先生明确表示:“2018年工作重心之一就是坚决打击擦边球产品。我们有一个专属的知识产权团队做品牌维护,希望能够从源头进行打击,阻止这种仿冒品出口到别的国家和市场。”

而上海卡聂高董事长林小芬女士则表示:市场所充斥的假货以及打假成本高昂是行业集中的痛点之一。那些认真做品牌的酒商不仅要面对来自各种擦边球式的产品的冲击,我觉得更加令人遗憾是:在面对仿冒品就是假货的时候,往往打假的成本太高,制假贩假的成本很低。假货的问题其实由来已久,除了前几年在电商平台上充斥的涉嫌售假事件,传统渠道的情况更加恶劣。正规企业在打假过程中,会遇到诸如举证难,搜证难度大,官司旷日持久等情况,使得很多正规企业在面对假酒和假冒品牌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令“李鬼”不断蚕食市场信任,侵害消费者利益,损害品牌信誉。

澳大利亚太平洋酒业的声明,实际上折射出了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公司发现这个情况只是一个行业缩影,长期下去会伤害市场对于整个澳洲葡萄酒行业的信任。就在前几日,最高法明确表示要严厉打击恶意抢注商标行为。要发挥审判职能,加大对知名品牌的保护力度,同时严厉打击不诚信的商标攀附、仿冒搭车行为,我们愿意作为先遣部队,希望大家能够团结起来”,杨冠鹏先生说。事实上,不仅澳洲酒,整个葡萄酒行业要在未来赢得大众消费者,不仅需要从源头加强监管机制,更需要行业从业者自律,共同维护利好大环境。

最新文章
企业视频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热门标签

商务合作qq:

Copyright 2019-2029 foodbrand.net 〖中国食品品牌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